中国医疗美容

主 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 办: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出 版:《中国医疗美容》杂志社有限公司
社长兼总编辑:张一鸣
责任编辑:张少伟   张云川
市 场:010-82755409    
编 辑:010-82755419 
邮 箱:ylmr@vip.163.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A座1503 室       
邮 编:100048
印 刷:北京联合互通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广 告:《中国医疗美容》杂志社有限公司
定 价:每期35元 月刊 全年420元
国内邮发代号:82-366 
国内统一连续性出版物号
CN11-6007/R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2095-0721
 
 
 

光电声美容技术

  • 点阵激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李红;张京珂;

    目的 探讨点阵激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2023年8月至2025年3月在郑州缔莱美整形医院就诊的80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分为2组,在对照组(40例)接受点阵激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40例)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患者治疗后皮肤状态恢复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和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激光治疗后红斑持续时间为(11.63±2.17)d,观察组为(9.04±1.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痂皮脱落时间(8.68±1.74)d,观察组(7.04±1.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6.03±1.58)分,观察组为(4.13±1.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为(67.63±4.92)分,观察组为(72.06±4.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点阵激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瘢痕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5年09期 v.1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 二氧化碳激光与火针治疗中重度炎症性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汪华阳;高微;赖慧容;李梦莹;袁碧雯;李鹏飞;

    目的 比较二氧化碳(CO_2)激光和火针治疗中重度炎症性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皮肤科门诊、痤疮门诊、中医科门诊120例痤疮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CO_2激光组和火针组,各60例。CO_2激光组:60例,仅激光治疗;火针组:60例,仅火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 d、7 d、14 d以及28 d为患者拍摄照片,以此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与此同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并展开安全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痤疮皮损都有显著改善,其中CO_2激光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0%,火针组总有效率8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比较:CO_2激光组满意度91.67%显著高于火针组85.00%;疼痛评分:CO_2激光组VAS评分为(2.8±0.7),火针组为(5.2±1.1),CO_2激光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火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火针组发生率为26.67%,显著高于激光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CO_2激光与火针治疗中重度痤疮总体疗效相近,但安全性存在差异。CO_2激光更适合追求舒适治疗、对疼痛敏感的患者;火针则适用于急性炎症期痤疮,但需注意深肤色人群的色素沉着风险。临床可根据患者皮损类型、皮肤耐受性及治疗目标制定个体化方案。

    2025年09期 v.15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 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柳琦;郭梦楠;许辉;李遇梅;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9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3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行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AS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MASI评分、棕色斑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瘢痕、红斑、色素沉着、水疱、水肿情况。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2025年09期 v.15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 超皮秒激光与调Q755 nm激光在文身去除中的效果对比研究

    黄立峰;黄飞;徐瑞雪;卢祥婷;

    目的 对比分析超皮秒激光与调Q755 nm激光在文身去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笔者医院就医的去除文身者113例,根据就诊时间段不同分为调Q755 nm组(51例)和超皮秒组(62例)。调Q755组采用调Q 755 nm激光治疗,超皮秒组采用超皮秒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治疗期间、治疗后6 h及治疗后24 h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次数及治疗满意度,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超皮秒组治疗有效率(88.71%)高于调Q755 nm组(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超皮秒组VAS评分低于调Q755 n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 h及治疗后24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皮秒组治疗次数(4.76±1.23)次少于调Q755 nm组(5.38±1.55)次,满意率(90.32%)高于调Q755 nm组(74.51%),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低于调Q755 nm组(1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皮秒激光在文身去除中的临床疗效、治疗次数、疼痛反应、满意率及不良反应控制均优于调Q755 nm激光。

    2025年09期 v.15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 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穴位埋线用于面部年轻化中的临床观察

    李灵中;张会霞;张慧丽;

    目的 探讨分析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穴位埋线用于面部年轻化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郑州韩辰华领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拟行面部年轻化治疗的109例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5例,分别予以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和激光联合穴位埋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皮肤改善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ISIA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WS、WSR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测定表(GQO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应用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穴位埋线有助于提高患者皮肤改善效果及生活质量、满意度,且并发症少。

    2025年09期 v.15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 改良皮内缝合技术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对颌面部创伤面瘢痕预防及美容效果的影响

    刘婷婷;宋伟华;曲晓;

    目的 探讨改良皮内缝合技术联合2940 nm点阵铒激光对颌面部创伤面瘢痕预防及美容效果的影响,旨在为颌面部创伤的美容修复提供优化方案。方法 选取2023年8月至2025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颌面部新鲜创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施改良皮内缝合技术联合2940 nm点阵铒激光,对照组实施传统间断缝合技术,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指标(水肿持续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瘢痕预防效果、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美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水肿持续时间(4.16±1.05)d,伤口愈合时间(7.98±1.54)d,低于对照组的(6.31±1.47)d和(9.35±2.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瘢痕预防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P=0.048);伤后6个月,观察组VSS各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 vs.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4,P=0.027);观察组患者美观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39)。结论 改良皮内缝合技术联合2940 nm点阵铒激光可加速颌面部创伤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降低并发症风险,提升美容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颌面部创伤修复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2025年09期 v.15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皮肤美容

  • 皮下分离术在痤疮凹陷性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林明慧;蔡长斌;林琳;

    目的 探讨皮下分离术在痤疮凹陷性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厦门市杏林医院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80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皮下分离术治疗,将其分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采取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复查随访,记录其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中,随访3个月期间均无失访病例,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75%,对照组为62.5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DLQ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DLQI评分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50%,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非皮下分离术相比,皮下分离术在痤疮凹陷性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明显,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2025年09期 v.15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美容外科

  • 基于“6C眶周还原”注射技术的多种面部填充剂在眶周年轻化中的临床应用

    杨芳;肖鸿;

    目的 探讨基于“6C眶周还原”注射技术的多种面部填充剂在眶周年轻化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于深圳艺星医疗美容医院接受治疗的求美者300例,均采用“6C眶周还原”注射技术。观察治疗前后眶周外观改善情况,包括眼部美观程度,眼睛皱纹、泪沟、皮肤紧致度及色泽等方面,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求美者眶周整体年轻化明显,美观度整体增加,泪沟得到有效填充,皮肤紧致度增加,整体年轻化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均为轻度、短暂性,未对治疗造成明显影响。结论 不同材料基于“6C眶周还原”注射技术适合眶周年轻化治疗,可以从多方面改善眶周衰老问题,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09期 v.15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 面部整形青年群体体象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昊;宁秋芬;张生;胡慕春;黄继伟;张晓莉;董娇;许杰;

    目的 探讨面部整形青年群体体象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5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96例面部整形青年的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体象障碍分为发生组(23例)和未发生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面部整形青年群体体象障碍的因素。结果 两组青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水平、职业、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患者既往整形史、家人或朋友面部整形史、决策后悔均高于未发生组,自我接纳、社会支持度均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整形史、家人或朋友面部整形史、决策后悔均是影响面部整形青年群体体象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自我接纳、社会支持度均是影响面部整形青年群体体象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既往整形史、家人或朋友面部整形史、决策后悔均是影响面部整形青年群体体象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自我接纳、社会支持度均是影响面部整形青年群体体象障碍的保护因素,针对上述因素,外科整形医师应于面部整形前高度重视。

    2025年09期 v.15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在头面部整形患者中的应用

    邵明欧;李昊;董国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在头面部整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行头面部整形的5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记录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前,患者心率为(74.63±5.86)次/min,气管插管即刻为(81.23±6.14)次/min,手术开始后 30 min为(76.03±6.38)次/min,手术结束时为(75.19±6.42)次/min,气管拔管后10 min为(76.17±5.70)次/min。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患者气管插管即刻的心率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07,P<0.01),但手术开始后 30 min(t=1.165,P=0.247)、手术结束时(t=0.465,P=0.643)、气管拔管后10 min(t=1.358,P=0.177)时的心率水平与麻醉诱导前无统计学差异。麻醉诱导前,患者平均动脉压为(76.67±5.49)mmHg,气管插管即刻为(82.89±5.12)mmHg,手术开始后 30 min为(77.14±6.04)mmHg,手术结束时为(76.85±5.43)mmHg,气管拔管后10 min为(76.03±5.59)mmHg。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患者气管插管即刻的平均动脉压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5,P<0.01),但手术开始后 30 min(t=0.415,P=0.679)、手术结束时(t=0.168,P=0.867)、气管拔管后10 min(t=0.589,P=0.557)时的平均动脉压水平与麻醉诱导前无统计学差异。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9.03±1.96)min,苏醒时间为(13.47±2.84)min,拔管时间(16.67±3.04)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9.17±3.27)min。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6%。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在头面部整形患者中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对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加快麻醉后苏醒,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有重要作用。

    2025年09期 v.15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 老年性腱膜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特征及提上睑肌腱膜修复术诊疗评价

    陈元;林钧;邱斌;

    目的 分析老年性腱膜性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对其提供提上睑肌腱膜修复术诊疗的意义。方法 选取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金山新院)于2019年10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300例老年性腱膜性上睑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以观察组、对照组作为两组的命名,各150例,分别对其提供提上睑肌腱膜修复术、提上睑肌缩短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差异性。结果 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65~78岁,男155例,女145例;年龄66~77岁,双侧发病(82.5%)。关键体征分布:MRD1≤2mm者占63.5%,提上睑肌肌力4~7 mm(中度下垂)占71.0%,伴显著视疲劳症状(76.2%)。分组均衡性检验,两组年龄、肌力等基线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MRD1矫正值、弧度对称性、睑板暴露高度等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睑裂闭合不全程度、角膜暴露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更低(P<0.05)。结论 对老年性腱膜性上睑下垂治疗过程中应用提上睑肌腱膜修复术进行干预,这种方式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眼睑功能,降低患者闭眼不全程度,控制患者发生角膜暴露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风险。

    2025年09期 v.15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 二期愈合在小面积鼻翼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张鑫;石晓婷;潘柏林;

    目的 探讨应用二期愈合治疗小面积鼻翼缺损(直径<1.0cm)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12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收治的皮肤病变切除后鼻翼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病灶切除后创面二期愈合。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23-65岁,平均43岁;切除病变包括色素痣9例,基底细胞癌3例。对美容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缺损直径、上皮形成和完全愈合的时间。结果 本组12例鼻翼缺损患者创面上皮化时间为(11.0±3.74)d,完全愈合时间为(18.4±3.90)d,愈合过程中伤口无感染、出血、剧烈疼痛发生,所有鼻部病灶均得到彻底切除且未见复发,术后鼻翼及鼻孔形态与对侧相比基本无差异,瘢痕不明显,患者对鼻部外形满意。美学效果评价:优秀6例(50.0%),良好4例(33.3%),可接受2例(16.7%),差0例(0%)。结论 二期愈合治疗小面积浅表(直径<1.0cm)的鼻翼缺损,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恢复后鼻翼、鼻孔形态满意,可以作为修复鼻翼缺损的有效方法。

    2025年09期 v.15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自体骨并鼻翼旋转皮瓣行重建术改善鼻翼内陷患者的临床观察

    马美洲;郭志辉;

    目的 分析鼻翼内陷患者实施自体骨并鼻翼旋转皮瓣行重建术对面容美观度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5年3月福州台江医院收治的94例鼻翼内陷患者,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划分2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自体骨+鼻翼推进皮瓣行重建术,观察组予以自体骨+鼻翼旋转皮瓣行重建术。根据治疗前后鼻孔直径、鼻翼矫正效果、面容美观满意度综合评价2组治疗情况。结论 治疗后,观察组鼻孔纵向直径较对照组增加,鼻孔横向直径较对照组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鼻坎高度较对照组增加,鼻翼基线与面中线间距较对照组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面容美观满意度评分,观察组得分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翼内陷患者实施自体骨并鼻翼旋转皮瓣行重建术,能恢复鼻孔直径,提升鼻翼矫正效果,增加患者面容美观满意度。

    2025年09期 v.15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 手术切除美容缝合联合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

    徐英杰;徐岩;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美容缝合联合 A 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2024 年 1 月洛阳华美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 110 例耳廓瘢痕疙瘩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 55 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除美容缝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A 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瘢痕评分、美容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 3 、6 个月两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低于术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 后 3 、6 个月两组美学满意度评分高于术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切除美缝联合 A 型肉毒素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效果理想,可减轻瘢痕程度,提高美学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9期 v.15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 内窥镜下新双平面剥离技术在乳房下垂整形中效果分析

    杨瑞国;张晓芳;侯森;

    目的 探究内窥镜新双平面技术在乳房下垂整形中效果。方法 按照手术不同将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院内86例乳房下垂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参照组进行传统双平面隆乳术,试验组进行内窥镜下新双平面剥离隆乳术。两组手术效果、乳房美学、瘢痕、并发症比较。结果 试验组总优良率为95.35%,高于参照组的79.07%;术后1、3个月试验组美学效果评分高于参照组;术后3个月试验组乳头至胸骨中线距离、锁骨中点至乳房下皱襞距离短于参照组;术后试验组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各项分值、总分及并发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窥镜下新双平面隆乳术可提升乳房下垂患者手术效果、美学,控制术后瘢痕与并发症发生。

    2025年09期 v.15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整形修复

  •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股薄肌瓣游离移植术后的应用

    史灿灿;张会丽;郭娟;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股薄肌瓣游离移植术后的应用。方法 以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股薄肌瓣游离移植术治疗的20例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行持续性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记录敷料更换次数、日平均引流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时间,统计切口Ⅰ期愈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0例患者敷料更换次数为(1.75±0.63)次,日平均引流量为(60.82±7.18)mL,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时间为(12.86±6.73)d,切口Ⅰ期愈合率为85.00%,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患者整体预后良好。结论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股薄肌瓣游离移植术后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促进切口愈合,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v.15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 面部烧伤患者术后采用塞利格曼模式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观察

    何思慧;陈翠娟;

    目的 探讨在面部烧伤患者术后采用塞利格曼模式心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恢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82例面部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接受基于塞利格曼模式的心理干预。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的术后恢复指标[色素沉着面积评分、色素严重程度评分及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心理状态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结果 患者采用塞利格曼模式干预后,色素沉着面积评分、色素严重程度评分及VSS各维度评分以及各项心理状态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面部烧伤患者实施基于塞利格曼模式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术后恢复,并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2025年09期 v.15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 Meek微型皮片修复头面部烧伤患者术后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

    李倩;许洪;何军霞;

    目的 探讨分析Meek微型皮片修复头面部烧伤患者术后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拟行Meek微型皮片修复的头面部烧伤的患者86例,按照术后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对照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以基于应激系统的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较对照组低;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MCMQ)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ek微型皮片修复头面部烧伤患者干预中应用基于应激系统的心理干预可促进其心理状态、应对方式改善,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满意度。

    2025年09期 v.15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 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治疗难治性乳腺炎的效果观察

    张雨;史建军;赵凤;郉雪;张妍妍;王娇燕;赵一霖;魏京京;杨帆;

    目的 探讨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治疗难治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治疗的58例难治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日平均引流量和住院时间,统计术后乳房美观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78.92±15.06)min,出血量为(58.85±7.19)mL,引流管留置时间为(9.57±1.14)d,日平均引流量为(50.85±4.09)mL,住院时间为(13.38±1.86)d。术后乳房美观度优良率为94.83%,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结论 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治疗难治性乳腺炎疗效较好,患者术后乳房美观度高,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2025年09期 v.15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 湿性愈合敷料联合红光照射在压疮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李德权;王萌萌;

    目的 探讨湿性愈合敷料联合红光照射在压疮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64例压疮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湿性愈合敷料联合红光照射治疗。记录患者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敷料更换次数和治疗前、治疗7 d、14 d后的压疮面积、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统计治疗28 d后的创面愈合率。结果 64例压疮患者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为(10.63±1.94)d,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29.16±3.27)d;敷料更换次数为(14.01±2.06)次。治疗前,患者压疮面积为(21.24±3.68)cm~2,治疗7 d后为(17.86±3.12)cm~2,治疗14 d后为(10.26±2.45)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376,P<0.01)。治疗前,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7.04±1.07)分,治疗7 d后为(5.18±1.34)分,治疗14 d后为(3.05±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443,P<0.01)。治疗28 d后,患者创面愈合率为89.06%。结论 湿性愈合敷料联合红光照射临床疗效较好,可加快创面愈合,缓解患者疼痛。

    2025年09期 v.15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创伤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预后的影响

    李少凯;赵梦;朱梦珂;

    目的 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创伤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院就诊的112例创伤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比较分析患者治疗7 d后的肉芽组织覆盖率、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和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7 d时简易健康状况表评分。结果 治疗7 d后,患者肉芽组织覆盖率为(82.36±4.37)%,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2.78±0.84)分,患者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为(9.12±1.26)d。共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57%。治疗7d后,患者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与总活力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愈合,能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积极作用。

    2025年09期 v.15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郭倩;韩静文;苏萌萌;

    目的 分析影响糖尿病足患者创面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2023年1月至2025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创面管理,根据治疗4周后创面愈合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预后良好67例);观察组(预后不良33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足患者创面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8.8 mmol/L、合并营养不良、感染程度高、引流管堵塞次数>3次、不置入冲洗管是导致糖尿病足患者创面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创面预后不良与空腹血糖、营养不良、感染程度、引流管堵塞、未置入额外冲洗管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研究人员在治疗过程中需识别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并给予针对性处理,以增强创面管理效果,促进创面愈合。

    2025年09期 v.15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口腔美容

  • 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骨性Ⅰ类及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下唇厚度的CBCT研究

    蓝智聪;陈洁;

    目的 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比较相同生长发育期骨性Ⅰ类及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下唇厚度的差异,为正畸临床治疗设计提供软组织美学相关参考。方法 从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随机选择2018年6月至2024年6月360例青少年骨性Ⅰ类及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的CBCT图像,年龄8~23岁,男性和女性各180例;男性和女性根据ANB角度分为骨性Ⅰ类组(1°<ANB<5°)和骨性Ⅱ类组(ANB≥5°),每组90例;骨性Ⅰ类组和骨性Ⅱ类组根据不同生长发育期分为颈椎骨龄高峰前期组(QCVM Ⅰ),颈椎骨龄高峰期组(QCVM Ⅱ),颈椎骨龄高峰后期组(QCVM Ⅲ&Ⅳ)总共3组,每组30例。将患者CB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Dolphin 软件,在软件中选择正中矢状面影像,进行上下唇相关定点并测量上下唇厚度,分别对处于相同颈椎骨龄分期的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上下唇厚度比较。结果 男女性颏前点软组织厚度(Pog-Pog’)从颈椎高峰前期至颈椎高峰后期,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在颈椎骨高峰后期,上唇唇峰厚度(SPr-Ls)在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女性上唇唇峰厚度(SPr-Ls)在颈椎骨龄高峰后期和下唇唇峰厚度(Id-Li)在颈椎高峰期,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从颈椎骨龄高峰前期至高峰后期,男性及女性骨性Ⅰ类与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下唇软组织差异为上唇唇峰厚度及颏前点软组织厚度,骨性Ⅰ类更厚。

    2025年09期 v.15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 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接受正畸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探讨: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王阳阳;王唯旭;姜龙龙;

    目的 探究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接受正畸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按回顾性分析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医院收治的80例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正畸治疗,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特征,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有差异项目,得出影响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0例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组,其中预后良好组共58例(72.50%),预后不良组共22例(27.50%);预后不良组在治疗类型(OR=5.017,95%CI=1.758 ~ 14.319,P=0.003)、畸形类型(OR=4.762,95%CI=1.657 ~ 13.685,P=0.004)、合并牙周炎(OR=4.594,95%CI=1.620 ~ 13.025,P=0.004)、患者依从性评分(OR=0.660,95%CI=0.546 ~ 0.797,P<0.001)和预后良好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共线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后发现,均不存在共线性关系(VIF≤10,容忍度≥0.1),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现上述指标均是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结论 影响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接受正畸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治疗类型、畸形类型、合并牙周炎、患者依从性评分,临床需引起重视,尽早采取口腔正畸治疗,以促进患者预后发展。

    2025年09期 v.15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Twin-block与肌激动器对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牙颌面硬组织及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比较

    张亚诚;林勇;张军华;仝芮;

    目的 对比Twin-block与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效果及对牙颌面硬组织变化指标、软组织侧貌状态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72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2021年1月至2024年7月)资料,按矫治方案不同分两组。以接受Twin-block矫治的36例患者列为A组,以接受肌激动器矫治的36例患者列为B组。对比两组矫治效果、矫治前、矫治6个月后牙颌面硬组织变化指标下齿槽座角(SNB)、上齿槽座角(SNA)、下颌升支(Go-co)、审美平面与下唇突点间距(LL-Eline)、审美平面与上唇突点间距(UL-Eline),软组织侧貌状态指标(颏软组织厚度、颏沟倾角、覆盖、鼻唇角),舌骨位置舌骨点至锥前平面间距(H-CVP)、舌骨点至后鼻棘点间距(H-PNS)、舌骨点至腭平面间距(H-PP),上气道矢状径软腭尖平面上气道矢状径(AP-sp)、会厌尖平面上气道矢状径(AP-te)、硬腭平面上气道矢状径(AP-hp)。结果 两组矫治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A组SNB、Go-co、UL-Eline较B组高,SNA、LL-Eline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A组颏软组织厚度、颏沟倾角、鼻唇角较B组高,覆盖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A组H-CVP、H-PNS、H-PP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A组AP-sp、AP-te、AP-hp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n-block与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效果相当,但经Twin-block矫治更有助于改善牙颌面硬组织、软组织侧貌状态及气道形态,矫正舌骨位置。

    2025年09期 v.15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综述

  • 超分子水杨酸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胡佳佳;张若飞;王艳红;叶宸君;方春焙;

    痤疮是一种全球性高发皮肤病,该病的病理过程始于雄激素刺激下的皮脂腺功能亢进,继而引发毛囊导管角化异常。此微环境促进痤疮丙酸杆菌的定植与扩增,最终触发局部炎症级联反应。超分子水杨酸作为新型化学剥脱剂,凭借缓释特性与多重作用机制(抑制AMPK/SREBP1通路控油、阻断NF-κB通路抗炎、溶解角质及广谱抗菌),成为痤疮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近年来,对于水杨酸的联合应用治疗痤疮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超分子水杨酸联合方案通过多维度干预病理网络,在提升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复发及改善安全性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基于此,对于探索新的联合治疗方案和联合治疗不同时序对效果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025年09期 v.15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 甲状腺外科术后瘢痕管理研究进展

    王静雅;刘宇;

    从甲状腺颈前切口瘢痕的原因及机制、临床特点、瘢痕管理等方面综述甲状腺外科术后瘢痕管理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缓解术后瘢痕给患者带来外观改变,提升美观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15 14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