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美容

主 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 办: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出 版:《中国医疗美容》杂志社有限公司
社长兼总编辑:张一鸣
责任编辑:张少伟   张云川
市 场:010-82755409    
编 辑:010-82755419 
邮 箱:ylmr@vip.163.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A座1503 室       
邮 编:100048
印 刷:北京联合互通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广 告:《中国医疗美容》杂志社有限公司
定 价:每期35元 月刊 全年420元
国内邮发代号:82-366 
国内统一连续性出版物号
CN11-6007/R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2095-0721
 
 
 

光电声美容技术

  • 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在不同分型黄褐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朱海玉;王锦倩;王闪;

    目的 探讨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在不同分型黄褐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激光照射治疗的113例黄褐斑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黄褐斑分型将其分为色素型(M组)和色素+血管型(M+V组),两组患者均接受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照射治疗,每月1次,连续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ASI)评分变化、心理困扰水平(K10)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照射治疗前,两组患者MASI评分和K10评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治疗后,M组患者MASI评分和K10评分均低于M+V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临床有效率为96.83%,较M+V组的90.00%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992,P=0.003)。M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8%,较M+V组的16.00%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6,P=0.041)。结论 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是良好的黄褐斑治疗方法,且安全有效。相对于色素+血管型黄褐斑而言,单纯色素型黄褐斑的疗效更为突出,临床应针对不同分型黄褐斑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提升临床效果。

    2025年10期 v.1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 氢醌乳膏外用联合强脉冲光技术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对患者MASI评分的影响

    郭明洁;侯俊芝;

    目的 分析氢醌乳膏外用联合强脉冲光(IPL)技术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商丘市中医院收集的70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历系统记录的不同干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IPL治疗(34例),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氢醌乳膏治疗(36例),选择黄褐斑面积严重指数(MASI)、数字化皮肤评估系统评分(VISIA)进行评估,并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MAS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VISI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3.53%。结论 黄褐斑患者应用氢醌乳膏联合IPL技术治疗效果显著,既能减少黄褐斑面积,还可减少黑色素,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2025年10期 v.15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 高原地区轻中度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研究

    张琪;杜娟;董文秀;段静娴;孙素姣;

    目的 本研究通过前瞻性、自身半脸对照研究,对比微针联合皮下剥离(联合治疗)和二氧化碳(CO_2)点阵激光两种方案在高原地区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例长期居住于高原地区且面部患有轻中度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将患者的左右面部分别作为对照组(CO_2点阵激光治疗)和试验组(微针联合皮下剥离治疗)。每间隔2月治疗1次,共治疗3次,3次治疗后第3个月进行疗效随访,使用痤疮瘢痕权重(ECCA)评分评估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改善情况,同时记录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度、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结果 通过三次治疗,微针联合皮下剥离侧治疗前后ECCA评分差值为(25.75±1.67),CO_2点阵激光侧治疗前后ECCA评分差值为(29.75±1.96),两组治疗方案在改善轻中度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显著(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双侧均无明显感染、增生性瘢痕发生,CO_2点阵激光侧3例患者出现持续性红斑,1例患者出现PIH;微针联合皮下剥离侧无持续性红斑及PIH发生。疼痛度;微针联合皮下剥离侧较CO_2点阵激光侧疼痛评分更高(P<0.05)。结论 微针联合皮下剥离与CO_2点阵激光均能有效改善轻中度痤疮凹陷性瘢痕,双侧疗效无显著差异。微针联合皮下剥离侧发生PIH风险更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2025年10期 v.15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 浓缩生长因子联合皮下剥离与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

    陈鹏;高薪;

    目的 观察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皮下剥离与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5月,北京星范医疗美容门诊部就诊的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80例。采用CGF痤疮凹陷瘢痕注射后即刻皮下剥离,待止血后采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手具治疗,每3个月1次,共3次,术后3个月通过面部痤疮凹陷瘢痕评分,皮肤检测仪评估面部痤疮凹陷瘢痕变化,同时进行满意度评价及疼痛评分,并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3个月有效率为87.5%,术后皮肤红肿消退平均天数(2.35±0.81)d,痂皮脱落平均天数(6.75±1.55)d,术后平均疼痛指数显示:术后即刻7.44分,术后1 h为5.49分,术后2 h为3.4分,术后4 h为1.7分。术后6例患者出现红斑,持续2个月消退,1例患者出现色沉,经对症处理后恢复;其余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疗效满意率为84%。结论 CGF联合皮下剥离与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能有效改善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能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减轻瘢痕症状,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2025年10期 v.15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皮肤美容

  • 噻吗洛尔滴眼液局部封包联合持续加压法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疗效观察

    袁月月;王梦妮;常笛;

    目的 探讨噻吗洛尔滴眼液局部封包联合持续加压法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浅表性血管瘤婴儿86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噻吗洛尔滴眼液局部封包治疗,试验组采用噻吗洛尔滴眼液局部封包联合持续加压法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血管瘤消退时间、瘤体消退程度[血管瘤活跃度评分表(HAS)]、血清学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XC趋化因子12(CXCL1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颜色转浅时间、面积缩小50%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HAS评分、血清VEGF、CXCL12、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ED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心律异常、血压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对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给予噻吗洛尔滴眼液局部封包联合持续加压法治疗,可促进瘤体消退,改善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

    2025年10期 v.15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 红蓝光治疗寻常性痤疮后实施皮肤美容干预对愈后美容效果及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徐梦瑶;王珍;

    目的 探讨红蓝光治疗寻常性痤疮后实施皮肤美容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7医院收治的寻常性痤疮患者90例,按治疗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行皮肤美容干预,对照组(45例)行常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皮肤情况、心理应激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面部红色区、棕色斑、紫质、毛孔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色素沉着消退时间、瘢痕消退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以及症状与感受、治疗问题、日常生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美容干预可提升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患者疗效,促进皮肤生理指标恢复,减轻负性心理应激,缩短皮肤色素沉着及瘢痕的消失时间,提升生活质量。

    2025年10期 v.15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Meta分析

  • 积雪苷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李清林;石磊;姚佳妮;李俊岑;张志宏;

    目的 对积雪苷联合二氧化碳(CO_2)点阵激光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起至2025年9月9日,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 、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数据库,收集积雪苷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相关文献,以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误工期、痤疮瘢痕临床评分量表(ECCA)等为结局指标,应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与单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相比,积雪苷联合 CO_2点阵激光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总体有效率更高,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误工期以及ECCA 评分更低(P<0.01)。结论 积雪苷联合 CO_2点阵激光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了 “更优疗效” 的治疗选择。但在未来仍需要更多大规模、长期随访的多中心研究,以更全面验证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势。

    2025年10期 v.15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读者·作者·编者

  • 《中国医疗美容》杂志社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

    <正>为营造良好健康的科研环境,促进科研诚信体系的建立,特制定本处理办法。1 学术不端界定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即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1)论文存在数据伪造和篡改,导致该论文所报道的发现和结果不可信;(2)论文存在学术剽窃问题,包括文字剽窃及图表剽窃;(3)论文所报道学术研究违背医学伦理规范;(4)重复发表;(5)违反2015年中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科院等7部委联合下发的《发表论文“五不准”》;

    2025年10期 v.15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美容外科

  • 5-0尼龙线埋线标记法与常规亚甲蓝标记法在睑缘切口重睑术中的应用比较

    杨熙雯;李光琴;杨晶晶;

    目的 比较5-0尼龙线埋线标记法与常规亚甲蓝标记法在睑缘切口重睑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优化该术式标记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于广东韩妃整形外科医院行睑缘切口重睑术的患者62例(124只眼),按术中标记方式分为观察组(36例,72只眼)与对照组(26例,52只眼)。观察组采用5-0尼龙线埋线标记,对照组采用0.1%亚甲蓝标记。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手术总时间、标记时间、肌肉二次标记率、血肿率)、术后短期指标(1周甲级愈合率)、术后中期指标(3个月重睑对称性)及术后远期指标(6个月形态稳定率、瘢痕隐蔽度、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总时间(83.3±8.5)min、标记时间(24.6±6.2)s 均短于对照组(93.8±11.2)min、(73.4±17.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肌肉二次标记率0,低于对照组69.2%,形态稳定率93.06%高于对照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重睑变浅率5.56%低于对照组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重睑对称性评分2.9(2.8~3.0)分、术后6个月瘢痕隐蔽度评分3.9(3.8~4.0)分高于对照组2.8(2.7~2.9)分、3.8(3.7~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甲级愈合率均为100%,血肿率、术后6个月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尼龙线埋线标记法在睑缘切口重睑术中定位精准、操作高效,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二次标记及远期重睑形态异常风险,提升术后瘢痕隐蔽度,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2025年10期 v.15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 眶隔脂肪游离移植技术在下睑凹陷性畸形整复中的应用价值

    饶向婷;龙小梅;张婷;

    目的 探讨眶隔脂肪游离移植技术在下睑凹陷性畸形整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对患者社交恐惧与社会限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4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下睑凹陷性畸形整复手术的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眶隔脂肪游离移植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FACE-Q量表评分、社交恐惧量表(SPS)评分、社会限制量表(SCS-15)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的FACE-Q年龄外观评估VAS评分和手术结果满意度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早期症状评分逐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SPS、SCS-15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3.6%,均为轻度并发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眶隔脂肪游离移植技术治疗下睑凹陷性畸形相较传统单纯祛除眼袋的手术方式,能显著改善患者外观年轻化程度和手术满意度,缓解社交恐惧和社会限制,提高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且安全性高。

    2025年10期 v.15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 L型皮瓣转位联合眶膈分离术治疗儿童下睑内翻倒睫合并内眦赘皮的围术期干预临床观察

    林敏玲;黄素珍;肖春婷;刘杏;黄文卿;

    目的 探讨采用L型皮瓣转位联合眶膈分离术治疗儿童下睑内翻倒睫合并内眦赘皮的围术期干预。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7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下睑内翻倒睫合并内眦赘皮患儿,回顾总结患者住院期间的围术期干预措施,通过术后满意度调查及并发症的随访评估整体干预的效果。结果 患儿经过围术期干预后,均顺利完成手术,除了1例伤口缝线脱落,3例眼部有异物感,未发生感染、出血,复发倒睫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效果佳。结论 通过对下睑内翻合并内眦患儿进行L型皮瓣转位联合眶隔分离术实施整体干预具有重要性,有效降低术后潜在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2025年10期 v.15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 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在眼袋矫正术中的应用

    向月;涂晓宇;

    目的 探究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在眼袋矫正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南阳市眼科医院收治的76例行眼袋矫正术患者,采用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术式,记录其的临床疗效、眼部指标和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94.74%,术后眼袋症状、眼睑泪沟和下睑纹改善程度均有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为6.58%。结论 采用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术具有良好的理想的手术效果,眼袋症状、眼睑泪沟和下睑纹改善程度改善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10期 v.15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 超声引导下旋切刀微创处理自体脂肪填充隆胸后脂肪坏死致乳房囊肿临床效果观察

    周嫣梦;陈道芒;张涛云;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旋切刀微创处理自体脂肪填充隆胸后脂肪坏死致乳房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对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5年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自体脂肪填充隆胸后脂肪坏死致乳房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旋切组(36例)和小切口组(33例),旋切组选用超声引导下旋切刀微创处理,小切口组选用传统开放式小切口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乳房外观美观度评分及患者对乳房美观自评满意度。结果 旋切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小切口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切组术后3、12、24 h疼痛评分较小切口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切组术后乳房外观美观度评分为(9.73±2.06)分高于小切口组的(8.56±2.25)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5,P=0.027)。旋切组患者乳房美观自评满意度为100%,高于小切口组的84.8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70,P=0.039)。结论 超声引导下旋切刀微创处理自体脂肪填充隆胸后脂肪坏死致乳房囊肿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对患者的创伤程度,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切口愈合,提升乳房美学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2025年10期 v.15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 二次脂肪隆乳术治疗初次脂肪隆乳后结节形成的临床疗效分析

    郑昌旭;龙维;宋林章;杨力为;邢义波;欧阳欣;刘黄霞;段小兵;祁向峰;

    目的 探讨二次脂肪隆乳术在修复初次自体脂肪隆乳后结节形成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武汉恩吉娜中爱医疗美容医院接受二次脂肪隆乳术修复初次脂肪隆乳后结节形成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结节处理策略、脂肪移植量及术后疗效,通过乳房超声评估结节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主观满意度。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脂肪移植量为(185.6±32.4)mL。术后随访6~12个月,超声检查显示28例(87.5%)患者结节完全消失,4例(12.5%)患者结节显著缩小;患者术后VAS满意度评分为(8.6±0.7)分,其中81.2%(26/32)患者评分为9~10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二次脂肪隆乳术通过精准处理初次脂肪隆乳后形成的结节,并结合科学合理的脂肪移植技术,可有效改善乳房形态与触感,消除结节,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良好,是治疗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2025年10期 v.15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 瘢痕整形术围术期认知行为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

    杜苓燕;吴姗;何姗姗;

    目的 探讨瘢痕整形术围术期施行认知行为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接受瘢痕整形术的95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分别予以常规干预和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的变化。结果 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乐观、自强、坚韧评分较对照组高,屈服、回避评分较对照组低,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整形术围术期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改善,有助于术后恢复。

    2025年10期 v.15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整形修复

  • 刃厚皮植皮术改良设计及其在颅耳沟重建术中的临床效果

    杨卓凡;张正文;

    目的 探讨改良设计的刃厚皮植皮术在颅耳沟重建术中的临床价值与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200例行耳再造二期耳颅沟重建术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改良组(100例,采用头皮刃厚皮植皮术)和传统组(100例,采用传统腹部全厚皮瓣转移移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一期愈合率、皮瓣成活率、术后并发症、外观美学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改良组患者伤口一期愈合率99%,明显高于传统组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8,P=0.041)。改良组术后总体满意度为98%,高于传统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4,P=0.037)。随访6~18个月,改良组皮瓣未见明显萎缩变形,而传统组有6例轻微变形。结论 刃厚皮植皮术改良设计明显提高了颅耳沟重建术的手术效率和美观效果,减少了并发症,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2025年10期 v.15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 LBD在面部外伤美容缝合中美容修复及瘢痕的改善效果分析

    吴昊;张建平;宋亮;张茂丹;

    目的 探讨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技术(LBD)在面部外伤美容缝合中美容修复及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5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沭阳附属医院医学美容科治疗的面部外伤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5例)行传统缝合术,LBD组(65例)行LBD。比较两组创面恢复;术后3个月美容修复及瘢痕改善效果。结果 LBD组创面结痂时间(3.76±0.59)d 、岛状上皮形成时间(6.11±1.29)d 、创面愈合时间(9.16±2.03)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BD组瘢痕扩展程度、瘢痕红斑、瘢痕肥厚、萎缩程度、瘢痕总体印象、手术痕迹或缝针痕迹、色素异常、瘙痒/疼痛、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量表(SCAR)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D 可促进面部外伤患者创面的恢复,改善美容修复效果,瘢痕形成程度较轻。

    2025年10期 v.15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 超减张精细缝合技术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及精准脉冲光治疗面部软组织损伤的应用研究

    牛生浩;张著杰;王晓琼;陈静;钱正鹏;钱燕;

    目的 探讨超减张精细缝合技术(SRTFS)联合二氧化碳(CO_2)点阵激光及精准脉冲光(DPL)治疗面部软组织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80例面部外伤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SRTFS+术后CO_2点阵激光+DPL序贯治疗)与对照组(40例,单纯SRTFS)。通过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北卡罗来纳大学瘢痕量表(UNC)、患者满意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监测评估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VSS、UNC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VSS、UN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95.0%)高于对照组(50.0%)(P<0.05)。研究组VAS以轻度不舒适为主,对照组有2例重度不舒适患者;两组均无重度不良事件,研究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红斑、水肿,短期好转。结论 该联合方案可减少瘢痕、改善主观感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2025年10期 v.15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价值分析

    杨帆;赵凤;邢雪;王娇燕;张妍妍;

    目的 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即刻乳房重建治疗,并在术后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进行切口管理。记录患者负压引流时间、日平均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1、7 d时的疼痛程度,统计乳房美观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0例患者负压引流时间为(10.16±1.76)d,日平均引流量为(73.83±6.74)mL/d,切口愈合时间为(13.06±1.79)d。术后1 d,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6.02±0.74)分,术后7d为(2.20±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86,P<0.001)。乳房美观优良率为94.00%,并发症发生率为6.00%。结论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

    2025年10期 v.15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 股前外侧皮瓣在上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丹;李俊漪;王奥;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上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5年4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86例上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对照组采用传统皮肤移植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皮瓣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感觉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显著(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瓣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术后感觉功能优良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均提升,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用于上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修复皮瓣成活率高,可缩短愈合时间,且患者满意度高,安全可靠。

    2025年10期 v.15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 硅酮瘢痕敷料联合烧伤压力治疗对预防烧伤后瘢痕临床研究

    许晖;王益梅;谢光继;

    目的 探讨硅酮瘢痕敷料联合烧伤压力治疗(PBT)对深度烧伤患者瘢痕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3年10月至2025年6月于三明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深Ⅱ度及以上烧伤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硅酮敷料+PBT,30例)与对照组(单用PBT,30例)。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视觉模拟评分(VAS)、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VSS、瘙痒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硅酮瘢痕敷料联合PBT对深度烧伤瘢痕的预防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压力治疗,可同时改善瘢痕客观指标与患者主观体验,且安全性良好。该方案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能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提升治疗效果。

    2025年10期 v.15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口腔美容

  • 错■畸形类型、保持器类型、保持器佩戴时间与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袁为;徐宁;杨雅娴;

    目的 分析错■畸形类型、保持器类型、保持器佩戴时间与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接受口腔正畸的186例青少年,依据有无出现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比两组错■畸形类型、保持器类型、保持器佩戴时间,分析错■畸形类型、保持器类型、保持器佩戴时间与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38例复发,148例未复发组,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性别、颜面部对称情况、初诊年龄、骨面类型、使用辅助装置情况、拔牙颗数、矫治器类型、保持器停用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类型、错■畸形类型、保持器佩戴时间、保持器类型、保持器停用时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分析表明,错■畸形等级高(OR=0.904,β=0.522,P=0.031)、保持器类型为霍利保持器(OR=0.893,β=0.584,P=0.037)、保持器佩戴时间短(OR=0.914,β=0.397,P=0.023)是青少年口腔正畸复发的积极因素。结论 错■畸形类型、保持器类型、保持器佩戴时间均会影响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的正畸复发率,Ⅲ类错■畸形、保持器类型为霍利保持器、保持器佩戴时间短者更容易出现复发。

    2025年10期 v.15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 3M纳米树脂修复对年轻恒牙冠折的咬合情况及美观程度的影响

    吕婧;国鸽;杨欢;

    目的 分析3M纳米树脂修复对年轻恒牙冠折的咬合情况及美观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苏州口腔医院收治80例年轻恒牙冠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4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复合树脂修复,40例为观察组,应用3M纳米树脂修复。修复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复查随访,比较2组修复成功率,修复前后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咬合情况及美观程度。结果 观察组修复成功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修复后即刻、修复后3个月2组患者GI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修复后3个月2组患者PLI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即刻2组患者咬合力、颌位关系指数对比无明显差异,修复后3个月2组患者咬合力、颌位关系指数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即刻2组患者色泽协调性、边缘密合度、修复体完整性及改良美国公共健康协会(USPHS)总分对比无明显差异,修复后3个月2组色泽协调性、边缘密合度、修复体完整性及USPHS总分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复合树脂材料相比,3M纳米树脂修复材料可提升年轻恒牙冠折的修复成功率,改善牙龈健康水平,咬合情况更好,且能够提升修复体美观程度。

    2025年10期 v.15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 闭口式二次印模法用于老年无牙颌修复中的效果分析

    李峰;刘志勇;朱艳艳;李跃颖;

    目的 探讨闭口式二次印模法用于老年无牙颌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于2022年10月至2024年10月,选取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无牙颌患者50例,均接受修复治疗,根据印模方法不同分2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印模法,观察组采用闭口式二次印模法,比较两组修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度及稳固性评分分别为(8.34±0.47)分、(7.68±0.53)分、(7.75±0.61)分、(8.41±0.72)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修复6个月后,观察组咀嚼效率、咬合力分别为(92.09±3.17)%、(131.89±3.46)Ibs,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00%,较对照组76.00%高(P<0.05)。结论 老年无牙颌修复中应用闭口式二次印模法能获得更高的修复效果,促进患者咀嚼效率、咬合力提高,患者满意度也更高。

    2025年10期 v.15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 即刻骨植入术与延期牙种植术结合运用修复牙槽骨缺损的效果研究

    刘海波;朱琳;张学征;

    目的 探究即刻骨植入术与延期牙种植术结合运用于修复牙槽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22年5月起,本院开始收集修复治疗牙槽骨缺损的病历资料,至2024年5月止共纳入48例,均进行即刻骨植入术与延期牙种植术结合治疗,观察该联合疗法的效果。结果 随访1年,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的种植体稳定值良好。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口腔状态良好;牙龈指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患者口腔功能恢复较好(P<0.05)。在预后口腔问题方面,植区牙龈红肿者1例,发生率为2.08%;无牙龈瘘管者及龈缘溢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即刻骨植入术与延期牙种植术结合运用于牙槽骨缺损治疗中,可有效改善其口腔功能及口腔状态,修复效果较佳,且并发症较少,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2025年10期 v.15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 上颌全牙弓咬合板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效果分析

    邢欣慧;宋依;张玲阁;

    目的 探讨上颌全牙弓咬合板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效果。方法 取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郑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2例,均接受上颌全牙弓咬合板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注射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最大开口度(MMO)、静息及运动、咀嚼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评估颞下颌关节功能,包括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调查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MMO明显较治疗前大,静息及运动、咀嚼时VAS评分均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DI、PI、CMI均更低(P<0.05);42例患者经治疗后,非常满意33例,满意8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为97.62%。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未对治疗进程造成影响。结论 上颌全牙弓咬合板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效果满意,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张口受限,调节颞下颌关节功能,满意度与安全性均较高。

    2025年10期 v.15 119-123+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综述

  • 中外指南视角下的玫瑰痤疮日常管理与物理治疗策略解析

    陈天琪;刘晗;曲永彬;

    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尽管该病对人体无害,但却因面部持久性潮红、丘疹或增生等明显体征,显著损害外貌,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与社会负担。2019年至2022年,美国、中国、英国和德国皮肤病学会相继发布了《玫瑰痤疮的标准管理方案:美国国家玫瑰痤疮协会专家委员会2019年更新版指南》《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2021版》《英国皮肤科医师协会关于玫瑰痤疮患者管理的指南2021版》以及《S2k指南:玫瑰痤疮》4篇关于玫瑰痤疮管理与治疗的重要文献。该文对上述文献中的“日常管理”与“物理治疗”两大板块进行解读,旨在协助皮肤科医务人员掌握最新研究进展,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2025年10期 v.15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 家用射频仪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进展

    朱梓墨;于波;王洁仪;顾家徐;吴琳;

    随着皮肤老化引发的面部衰老问题日益凸显,家用射频仪凭借便利性等优势,在抗衰老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目前,家用射频仪主要采用双极和多极模式,其输出功率及能量虽低于医用设备,但安全性更具优势。近年来,家用射频仪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并逐渐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此,建议消费者规范操作流程,根据肤质与需求选择合适产品,以平衡功效与风险。本文系统综述了家用射频仪的原理、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对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2025年10期 v.15 129-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 强脉冲光在治疗痤疮中的研究进展

    吴晗;岳剑;

    近年来,强脉冲光(IPL)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治疗痤疮的疗效确切,同时能减少油脂分泌、减轻炎症、淡化痘印、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增殖等,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及适应症广泛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强脉冲光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做一概述,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15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 黏性骨在位点保存术中的美学应用与研究进展

    李雅楠;王珊;杨再轩;王玲;

    黏性骨是一种由骨移植材料(如自体骨、异种骨或合成骨替代物)与纤维蛋白粘合剂(如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胶等)结合形成的可塑性强、稳定性高的骨再生复合体。近年来,其在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美学区牙槽骨增量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包括维持牙槽嵴形态、促进软硬组织再生、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本文就相关临床应用研究进行总结,探讨了黏性骨与其他材料联合使用的效果,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口腔种植及牙周领域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15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 基于TGF-β/Wnt/STAT3信号交互的多靶点协同治疗瘢痕疙瘩研究

    梁修毓;董祥林;

    目的 提高对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其复发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探索治疗瘢痕疙瘩的新思路。方法 通过系统分析TGF-β、Wnt/β-catenin和JAK/STAT3通路在瘢痕疙瘩纤维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及其交互机制。结果 发现TGF-β信号过度激活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与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Wnt/β-catenin通路在病变组织中的特异性激活与TGF-β信号形成正反馈调节机制;STAT3通路则通过IL-6等炎性介质与TGF-β构成促纤维化信号环路。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与TGF-β/Wnt/STAT3细胞信号通路的失调性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结合表观遗传调控(如miR-21介导的效应)提出多靶点协同治疗瘢痕疙瘩的新思路,并进行了初步临床试验;结论 实践上通过同时靶向多条信号通路的协同干预,可以提高瘢痕疙瘩的疗效并降低其复发率,理论上为瘢痕疙瘩的临床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新的思路。

    2025年10期 v.15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 下载本期数据